近日配资证券股票配资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《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-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明确提出以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为核心抓手,推动手机、计算机、视听设备等传统终端迭代升级,并加速布局智能安防、车载计算、智慧健康养老等新兴领域,旨在通过技术攻关与产品创新双轮驱动,构建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。
政策聚焦:从“规模扩张”到“创新驱动”的转型
《方案》的出台,是对当前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痛点的精准回应。当前,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,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虽规模庞大,但高端芯片、核心器件等领域仍存在“卡脖子”风险,终端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,附加值亟待提升。政策明确提出“以创新应用促增长”,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终端设备,推动产业从“规模导向”转向“价值导向”。
具体来看,《方案》设定了两大目标:一是“提质”,即提升整机装备供给能力,加强5G/6G关键器件、芯片、模块等技术攻关,储备6G技术成果;二是“扩面”,即拓展终端应用场景,覆盖消费电子、工业互联网、智慧城市等多领域,形成需求牵引供给、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。
传统终端升级:智能化、可靠性成关键词
在传统终端领域,《方案》强调“迭代升级”与“可靠性提升”并重。手机、个人计算机等设备将深度融合AI技术,例如通过端侧大模型实现实时语音翻译、图像生成等功能,提升用户体验;家庭网关设备则需强化边缘计算能力,支撑智能家居生态互联。
计算机外设领域,打印机、复印机等设备将突破“耗材依赖”模式,向智能化、节能化转型。例如,部分企业已研发出支持自动双面打印、碳粉余量预测的智能打印机,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运维,降低用户使用成本。
新兴赛道布局: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生态共建”
《方案》将新型显示、智能安防、车载计算等新兴领域列为重点方向,旨在通过场景化创新培育新增长点。
智能可穿戴与健康养老:政策鼓励开发具备心率监测、跌倒检测等功能的智能手表、健康手环,并推动数据与医疗机构互联互通,构建“预防-监测-干预”闭环。例如,华为推出的GT4系列手表已支持ECG心电图检测,获国家二类医疗器械认证。
车载计算与XR设备:随着智能驾驶普及,车载计算平台需求激增。《方案》提出研发高性能、低功耗的车载芯片,支持自动驾驶算法实时运行。同时,扩展现实(XR)设备成为创新焦点,苹果Vision Pro等产品的问世,推动行业向“轻量化、高沉浸”方向发展,政策鼓励企业探索XR在教育、医疗、工业设计等领域的应用。
智慧家庭生态:以家庭网关为核心,整合安防、能源管理、娱乐等功能,打造“全屋智能”解决方案。例如,小米推出的“米家”生态链,已覆盖超5000款设备,通过AI语音助手实现跨品牌联动。
技术攻坚:5G/6G与芯片自主化双突破
《方案》将“新一代整机装备供给能力”提升置于关键位置,明确要求加快5G/6G关键器件研发。例如,6G技术将突破太赫兹通信、智能超表面等前沿领域,为未来全息通信、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奠定基础。
芯片领域,政策强调“补短板”与“锻长板”结合:一方面,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工具,支持先进制程工艺研发;另一方面,鼓励企业开发RISC-V等开源架构芯片,降低对ARM等国外技术的依赖。
展望: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智造”的跨越
两部门的政策组合拳,不仅为电子信息制造业注入创新动能,更释放了“以应用促产业升级”的强烈信号。未来配资证券股票配资,随着人工智能终端在消费、工业、政务等场景的深度渗透,我国有望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占据先机。正如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所言:“通过终端创新应用,我们不仅要让设备更‘聪明’,更要让产业生态更‘健康’,最终实现从‘规模领先’到‘价值引领’的跨越。”
隆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