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吃喝拉撒” 是每个人每天都要经历的事,其中 “拉” 这一环,也就是排便,往往被人们忽视。可你知道吗?大便的状态其实是反映大肠健康的 “晴雨表”。很多时候,当大肠出现问题时配资平台app下载,大便会率先发出 “求救信号”。今天,成都普济中医药研究院的杨成平主任就来为大家讲讲,大便的哪些变化可能意味着大肠健康出了状况。
在日常生活中,很少有人会特意关注自己的大便情况,觉得这是件难以启齿又无关紧要的事。但杨成平主任提醒,这种想法其实是很危险的。大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排泄器官,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的整体状况。而大便作为大肠消化吸收后的 “产物”,其形状、颜色、次数等的变化,都可能隐藏着大肠病变的蛛丝马迹,尤其是一些大肠疾病,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,只能通过大便的异常来察觉。了解这些信号,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,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。那么,大便究竟出现哪些变化需要警惕呢?
(一)大便形状改变,暗藏健康危机正常情况下,健康的大便多呈圆柱形或香蕉状,质地适中。如果大便突然变得又细又长,像铅笔一样,或者形状不规则,出现凹槽、扁平等情况,就要提高警惕了。杨成平主任解释,这可能是大肠内有肿瘤或息肉等占位性病变,挤压大便导致其形状改变。比如,直肠癌患者常出现大便变细的症状,这是因为肿瘤占据了肠腔的空间,使得大便在通过时受到挤压。此外,如果大便时而干燥坚硬,时而稀溏不成形,呈现 “腹泻与便秘交替” 的状态,也可能是大肠功能紊乱或器质性病变的表现,需及时就医检查。
展开剩余58%(二)大便颜色异常,或是病变预警大便的颜色通常与饮食有关,一般为黄褐色。但如果排除饮食因素后,大便颜色出现明显异常,就可能是大肠出了问题。若大便呈现黑色,且黑得像柏油一样,黏稠而发亮,这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,但如果出血位置靠近大肠下段,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。而大便带血更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信号,鲜血附着在大便表面,或便后滴血,可能是痔疮引起的,但也不能排除直肠癌、结肠癌等疾病的可能。另外,若大便颜色呈灰白色,像陶土一样,可能是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无法进入肠道,但也可能与大肠的某些病变影响胆汁排泄有关。一旦发现大便颜色异常,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大便常规和肠镜等检查,明确病因。
(三)排便习惯突变,需警惕潜在问题每个人都有相对固定的排便习惯,比如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。如果排便习惯突然发生改变,比如原本规律的排便变得频繁,一天要排便好几次,且伴有里急后重(感觉排便未净,却排不出多少)的感觉;或者原本排便顺畅,突然出现长期便秘,好几天才排一次便,且排便困难,这些都可能是大肠病变的信号。杨成平主任指出,大肠内的肿瘤或炎症等病变,会刺激肠黏膜,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或减慢,从而改变排便习惯。例如,结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、排便不尽感等症状,而长期的慢性肠炎也可能导致排便习惯紊乱。因此,当排便习惯出现不明原因的突然改变时,切勿掉以轻心。
大便的各种变化虽然不一定就意味着患上了严重的大肠疾病,但它们是大肠健康的 “预警信号”,值得我们高度关注。在日常生活中,大家要养成观察大便的习惯,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、多喝水、适量运动,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,减少大肠疾病的发生风险。对于有大肠疾病家族史、长期便秘或腹泻、年龄在 50 岁以上等高危人群,更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,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大肠病变。一旦发现大便出现上述异常变化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配资平台app下载,守护好我们的大肠健康。
发布于:四川省隆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